论文摘要:在化学物质的探究性教学中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研究
提出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又是学生认识事物(现象)的第一步自我式判断,是使学生思维发散的最为活跃的阶段。在化学物质的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研究,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着眼点。本文在探究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猜想与假设的6个品质:批判性、预测性和猜测性、多样性、合理性、可检验性和创造性,构建了基于化学物质的教学策略:首先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情感,让学生乐于猜想。要有具体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善于猜想与假设。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打好猜想与假设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在化学物质的教学中要强化化学变化本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合理性品质。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猜想与假设的多样性品质。指导学生强化元认知调控,提高假设的质量。本研究通过对猜想与假设能力的理论研究,试图找出其品质,针对猜想与假设的品质和能力要素构建出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化学物质教学策略,并通过实验研究对策略进行实证。让构建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培养策略能从理论与实践操作,对中学化学物质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起到指导与借鉴作用,以此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发展。
通过PAT量表法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前后测,自制的量表测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的数据来自入学成绩和期末测试。实数据表明,通过化学物质中猜想与假设的教学策略,实验班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比控制班有所提高,说明在高中化学物质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