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文化再生产视野下的中国城乡教育差距研究
我国的城乡差距问题由来已久,且随着近些年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城乡教育差距问题作为城乡差距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追求教育公平、教育平等的呼声下,也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社会对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的研究重在对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差距的程度以及缩小差距的策略措施等进行分析和探讨。诚然,这些研究在理论上讲,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教育差距,但是,城乡教育的这种差距并没有因此而有所缩小,相反,更有扩大化的倾向,其原因何在?是我们的研究方法不对?还是城乡教育差距有其更深层次更隐蔽的因素?
文化再生产理论是西方学者解释不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而我国关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介绍并不多,用其去解释、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则更为少见。
本研究主要尝试用西方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来考察我国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尤其是考察具有较深隐蔽性的普通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现象。
本研究主要从结构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着力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期望能探求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力求宏观与微观结合,把社会不平等、城乡教育差距等宏观问题与课程、教学、评估等微观问题相结合,以建立教育过程与社会不平等的结构联系。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这包括对各种数据、教育政策、教材、试卷等的分析。本研究的结论是:从文化在生产这一视角来看,我国教育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它使大部分农村孩子被教育所淘汰而返回到农村,并最终形成两个封闭的循环圈:城市优势文化圈和农村劣势文化圈。所以,认为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是强化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更隐蔽的文化因素。
本研究的意义,从理论价值上讲,比较系统地介绍和整理了我们尚不太关注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并运用它来分析和解释我国的城乡教育现实。从实践意义上讲,旨在提醒人们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再生产现象,揭示教育政策、课程设置和考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造成城乡学生差异及其固定化、扩大化的因素,希望能为农村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西方解释不平等问题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来研究我国表现突出的城乡教育差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