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清前期“安插”初探——以“三藩”与台湾郑氏为例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3-19)舆论摘要59


“安插”,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政府的一种强制性移民行为,为清政府对威胁中央政权、国家统一以及社会治安的各种力量所采取的重要瓦解、防范措施之一,亦为政府在很多事件的善后处理中辅助措施的重要环节。从清开国伊始,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拉拢汉族民心,就对部分投诚人员采取了“安插”措施,为以后历代统治者继续采用这一措施提供了模本。“安插”具有对象复杂、区域广泛、应用灵活等特点。通过“安插”,无论对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还是对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笔者试着以三藩与台湾郑氏为中心探讨清前期的“安插”问题,以期对清前期的“安插”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能为将来研究整个清代的“安插”问题作一铺垫。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叙述了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与“安插”相关的几个概念。由于目前史学界对“安插”问题关注的比较少,无论是有关专著亦或论文,都很难检索到。对于“安插”亦没有比较明确的解释,笔者试着根据一些资料中“安插”在具体语境下的应用,对其给以简单解释。笔者认为,“安插”虽然是很多历史事件善后措施中的一个环节,其作用及意义不容忽视,仍有研究的价值与必要。
第二部分为清代“安插”的概述。清代的“安插”对象大体分为四个群体:战争中的俘虏、降兵、归附人等;因兵燹或者灾荒而产生的流民、饥民、难民或者清统治区之内的区域性移民;为了扩展疆域或者实现民族统治而采取的民族性的“安插”,如苗民;土贼、土寇等。针对每一种类型的“安插”群体,清廷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及明确的规定。本文仅以顺治、康熙、雍正时期的“安插”事件为主,兼及清代中后期材料,分类对清代的“安插”加以概述。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阐述并分析“安插”与三藩之乱的始末,着重介绍“安插”在平定三藩过程中及善后对三藩王所属兵民安置过程中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清政府本着“严惩首恶”的原则,将尚之信与耿精忠处死,其各自所属兵丁被分散“安插”各地,家口壮丁大都被编入旗下佐领,置于严密监督管理之下。而首犯吴三桂藩下除了一部分官员被处死外,其余大都被发往东北地区“安插”。另外,此部分也简要地叙述了追随吴藩叛乱的封疆大吏及安南莫氏的安置。
第四部分主要是探讨“安插”与清廷的海疆政策、台湾问题的关系,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叙述了顺治康熙时期统一台湾前后对台湾郑氏四世的招抚“安插”过程,及对其“安插”措施的前后变化。在郑氏投诚后,政府对郑克塽、刘国轩、冯锡范等重要官员及其家口与一般兵丁给予不同的“安插”措施,无论怎样“安插”亦被严密监视。
第五部分则为总结部分。首先,对三藩与郑氏的“安插”作以补充,并且从“安插”政策的应用、“安插”规模与“安插”之地方面将两者加以比较。其次,总结了“安插”的基本特点及其产生的意义。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