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洛阳伽蓝记》艺术探析
《洛阳伽蓝记》是北朝记叙洛阳佛寺的一部文史名著,其意蕴丰富,结构严整,然内容驳杂,难以归类。该书所体现出的文化认同、作者强烈的文化使命感给了浮躁的现代人一些启发。我们应如何传承古老的文化,使其免于经历如洛都的寺庙那般从繁华走向荒废的历史,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之所在。作者是如何将繁复的内容系结成一个整体,且又具有感情深度和思想深度,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故本论文试图从结构、叙事、语言这三个方面对该书的艺术特色加以探析,以期发现它历经千年仍能激荡人心的魅力之所在。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洛阳伽蓝记》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作者生平、创作主旨、文体特征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探析,并介绍了该书的基本内容。在对作者姓氏的考辨过程中,认为多数人认同的《洛阳伽蓝记》作者杨衒之极有可能姓“阳”。
第二章从文本、篇章、时空三个角度分析了《洛阳伽蓝记》的结构艺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作者在外显的文本意蕴层面强调的是佛教盛行的状况及其后果,并叙写了主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在对隐喻的文本意蕴进行剖析后,我们发现作者在字里行间隐藏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继而我们从总体、各卷内部和各卷之间这三个层次对篇章结构展开分析,发现作者按照从城内到城东、城南、城西、城北的顺序叙述精确而清晰,将驳杂的内容串联成一个整体,各卷有不同的记叙重点,各卷之间相互呼应。最后对时空结构的分析,展示了该书虽在时间上错综颠倒但在空间上规整有序的独特设计,提炼出该书浓郁的盛衰之叹的情感。
第三章运用叙事学理论对该书的叙事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首先通过对举的一些术语对该书的叙事笔法进行了分析,这部分赏析兼重,主要是从直笔与曲笔、正笔与侧笔、实笔与虚笔、对比与衬托、重复与类似这五个角度对文本进行细读。然后分析了该书的叙事时间。在分析叙事时间顺序时,发现《洛阳伽蓝记》大量使用插叙,行文因而曲折有致,趣味横生。接着在分析叙事视角时,发现《洛阳伽蓝记》一书中限知视角运用得十分娴熟,叙述的文字连贯、严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最后指出作者将叙事、描写与抒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着重分析了其景物描写的特别之处和冷笔与热笔交错抒情的笔法。我们对《洛阳伽蓝记》一书的叙事进行分析后,感受到其成熟的叙事艺术,充分挖掘了其小说因素。
最后一章探究了该书的语言艺术,认为全书多四言句式,运用了多样的修辞手法,其语言具有朴实晓畅和秾丽秀逸的特点。
通过对《洛阳伽蓝记》一书艺术特色的探析,我们对该书的文学特质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更能明白它能历经岁月的磨洗而没有湮灭的原因所在,从而自觉地担负起时代和文化所赋予我们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