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叙封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的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给予官员(主要是高级官员)、后妃在世亲属及宫中乳母、宫官的一种荣誉性称谓和相关待遇的制度。叙封制度发展到唐、五代,其制度已基本定型,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官员(包括宗室)、后妃、宫官等方面。本文主要探讨北宋的叙封制度,其目的是勾勒出北宋叙封制度的大致面貌,探究其主要的实施特点及意义作用。鉴于北宋的叙封制度这一论题目前尚无专人研究,所以本文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意义。
本文是分五章展开论述的,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了叙封制度的定义,叙封制度与赠官、恩荫制度的区别,北宋叙封制度的研究现状,叙封制度在前代的概况等问题。
第二章,北宋叙封机构、职能及叙封程序。这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北宋的叙封机构是中书制敕院吏房和司封司,叙封程序包括申请、写制词、发告身等环节;还论述了回授与特封在叙封中的作用。
第三章,北宋官员叙封制度。这是本文的又一重点。主要论述了在“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下,北宋政府对官员(特别是文臣)在叙封资格、范围、对换格的运用等方面给予的种种恩遇性的规定及其变化,从而揭示出北宋叙封制度鲜明的时代特点;此外,也论述了叙封制度在维护统治中的其它笼络性作用,这包括北宋对边关武臣、部族首领及“殁于王事”人员的叙封措施,北宋对致仕官、伎术官的叙封制度和北宋宗室叙封制度等。
第四章,北宋后妃、宫官叙封制度。如果说北宋的叙封制度有“滥”的表现,那就主要针对后妃、宫官这一方面而言的。这也是北宋皇帝运用叙封的笼络手段之一。
第五章,北宋叙封制度的意义和影响。本章首先谈了北宋叙封制度对加强统治秩序的意义,再谈了北宋被叙封者的政治地位,最后论述了北宋叙封制度的影响。指明了北宋是我国封建社会叙封制度发展完备和成熟的阶段。
在这五章中,第二、三章是论文的重点,因为北宋叙封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这两章中。
北宋的叙封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表现在:一、叙封制度的实施程序更加完备,主要包括申请、写制词、发告身等环节。其审批机构是“中书制敕院吏房”和“司封司”,两者的关系是司封司“听中书制授而奉行其政令”。叙封实施中“回授”与“特封”的运用,是北宋叙封制度得以发生与前代不同变化的主要方式。二、扩大了叙封制度实施的范围。不但完善和强化了对官员母妻、父祖和宫中宫官的叙封制度,而且把所生母、伎术官、甚至个别平民也纳入了叙封制度实施的范围,从而使北宋的叙封制度在实施对象上呈现出下移的发展趋势。三、提高了文人士大夫对叙封恩惠的享受程度。叙封制度操作中的“文武官封赠对换格”的运用,是北宋“崇文抑武”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四、北宋的叙封制度也是北宋政府用来处理与周边政权、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五、从传统的对女性叙封的方面看,北宋政府一方面给予她们更多的叙封机会,另一方面则强化了她们这种荣誉对男性的依附关系。特别是对女性叙封邑号的改变,更是想把女性规范在封建伦理道德的要求之内。六、从叙封制度实施的效果看,一方面是制度实施氛围越来越宽松,趋势下移;另一方面则在叙封制度的实施中,北宋政府很重视发挥它的社会教化作用和维护稳定统治的作用。总之,北宋是我国古代叙封制度发展完备和成熟的阶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不但直接规定和影响了南宋的叙封制度,使其呈现出“滥”的特点,而且对以后诸王朝的叙封制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