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虚空”下的追寻——俄罗斯后现代语境下“佩列文现象”解读
佩列文是苏联解体之后引起俄罗斯文坛读者和评论家关注的一位新锐作家,其作品在目前严肃文学举步维艰的俄罗斯成为唯一的畅销,甚至被称为“佩列文现象” (феномен Пелевина),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引人注目。通过对被称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旗手”的佩列文的研究发现,佩列文现象既是一种独特的作家现象,同时也是国际后现代主义在俄罗斯地域的变异而导致的新现象。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只是借用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形式和外壳,去实现他们消解苏联时代意识形态的目的,其并没有失去作品作为意义载体的性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没有虚无化,从中我们看到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责任观和使命感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在当代通过和后现代主义的合流而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 “佩列文现象”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佩列文是苏联解体之后迅速崛起并引起本国和欧美国家广泛关注和争论的一位新作家。其作品被称为严肃文学中“唯一的畅销” 。通过对“佩列文”现象的分析发现,佩列文尽管被誉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旗手” ,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却可以发现被后现代主义所摒弃的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其作品表现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地域性特征: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和外壳去实现消解苏联时代意识形态的目的,同时保留了俄国重视文学叙述的意义性传统,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呈现出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传统相融合的趋势。
第二章 俄罗斯向何处去?——虚空掩盖下的内在追求。“虚空”意识是笼罩作者几乎所有作品的统一格调。通过对虚空的探寻,笔者发现作者的这种“虚空”意识既受到俄罗斯传统神秘主义观念的影响,同时也是当下后现代社会现实的反映,还和作者的东方佛教意识有关。尽管作者将一切现实都看成是虚空的,但是不难发现,作者却不是对这种状态表现出超脱的,作者在寻找摆脱这种虚空的出路,也即在寻找着俄罗斯未来的发展道路。作者的虚空意识表现出一种破除与建构的矛盾,也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打碎与现实主义的“树立意义”的斗争。其作品表现出意义上的后现代性与传统现实主义的交融。
第三章 佩列文小说的文本分析。通过对佩列文小说的人物形象、时空结构、互文性手法的运用来看其作品形式的后现代性。
60关于佩列文是否是一个后现代主义作家,曾经在俄罗斯国内与我国文学界引起争论,目前大部分评论家倾向于将他划归到后现代主义作家的行列,并对他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而笔者认为,佩列文的创作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新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它是地域性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合流。对佩列文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加以关注,并明确提出其作品中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合流的这一特点,在目前的研究中几乎没有,因而本选题的迫切性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繁荣恰逢欧美后现代主义走向衰落之时,当大家都在思考后现代主义之后将会是什么的时候,对“佩列文现象”的解读或许将给我们以启迪。
本论文将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作较为详尽的论述,阐述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与欧美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不同之处,既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理论,同时有助于国内和国际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