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模式选择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3-30)舆论摘要64


从世界范围来看,1800年世界城镇人口只有3%,发展到1900年也只有14%。而经过20世纪的100年时间,世界城镇人口达到了5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情况。世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持续而迅猛,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进入21世纪,世界城镇化进程仍然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可以说21世纪的世界将是城镇化的世界。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城镇化,从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方面给我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与我们一样正在经历城镇化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国际环境。中国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而城镇化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研究已经很多,而把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放在整个后起工业化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视野下进行研究探讨的则比较少见,本文试图从这个视角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有所裨益。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了韩国、巴西、印度等后起工业化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道路,并考察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总结出了四种后起工业化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提出了适合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城镇化发展的不同模式,希望能为今后中国城镇化道路多元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共包括六个部分,除导论与结论之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化理论进行了梳理,归纳了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几种认识,重点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几种城镇化发展理论。
第二章对后起工业化国家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本章总结了以韩国、巴西、印度等国为代表的后起工业化国家城镇化发展道路的过程、特点和经验教训,以及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为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选择作了铺垫。
第三章分析和总结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本章概述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指出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后起工业化国家城镇化发展的四种模式,分析了中国当前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依据、原则和模式选择,并提出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多元化政策建议。
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各异。本文总结了后起工业化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中国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构建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东部应在保持原有的以技术工业化带动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基础上,逐步向以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变;中部应主要以劳动力转移和资源开发为基础逐步向以现代农业发展为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变;而西部则应积极发挥资源优势,以资源开发为契机,逐步向技术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为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变。
本文虽然构建了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化发展的不同模式,并从城镇化发展的规模结构、推进方式、人口转移方式和城镇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多元化政策建议,但鉴于研究水平和研究资料的限制,在中国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道路相互融合的层面上,相互转化的时段上还有待深入研究。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