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对农民工子女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探索
对农民工子女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探索
杨巧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做出辉煌的贡献后逐步显现出其先天的严重不足,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成为普遍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发展日趋工业化和城市化,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为人口的跨地区流动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我国城镇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且流动幅度呈不断增长趋势。在众多的流动人口当中,农民工群体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重点。
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绝大多数不能令人满意。这些学生由于心理、智力、家庭或者基础的原因,学习上存在很多问题,在传统班级授课制和规定的进度条件下,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如何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教育环境,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
教育心理学和现代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人在认知发展、认识风格和智力水平上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进而向我们提出了必须有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分层教学理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倾向把学生科学的分成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针对性的教育下共同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把分层教学模式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
本文旨在综合我国教育界分层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在分层原则、分层模式,分层实施、分层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综合的探讨。笔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全面把握新课程的内涵的前提下,通过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经过对学生科学地分层,笔者在教学过程、训练过程、教学评价以及作文教学方面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把握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但要认识到差异是相对的;适当地降低教学要求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研究表明:引入分层教学,有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本文除首次对在农民工子女教学方面引入分层教学有明确、具体论述外,还在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上有初步的探讨。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做到了理论与实证的统一。此次通过问卷调查了131个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情况,并选择我校重点研究。调查共发放问卷131份,实际收回131份,其中有效问卷 125份,合格率95%,这些一手资料对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然,由于笔者自身的业务素质、研究条件所限,此次研究在内容上还不全面、不具体,所提出的对策具体操作性还不强,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