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理念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中国的教育也赢来了大发展时期。以1993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标志的中国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的中国教育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施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确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教育逐渐回归到其应有的位置。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了解和研究该核心理念的贯彻落实现状,笔者从以下九方面进行了研究、调查和分析:一、教师、家长、学生对全面发展理念的理解的现状;二、教师、家长、学生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以及贯彻执行现状;三、学校的德育教育的现状;四、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现状;五、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现状;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状;七、体、美、劳教育的现状;八、教育教学中保证教育公平的现状;九、建立和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新的教育评价体系的现状。
通过对全面发展理念内涵的研究笔者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理想追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的,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指人的 “和谐发展”、“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应然的、也是必然的;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有效途径;教育改革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通过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现状调查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有:教师、家长、学生对全面发展的理念内涵理解存在片面性;学校和教师对全面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通过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及现状调查和分析笔者的结论是:教师、学生、家长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具有片面性;学生提高自己素质的意识令人满意;教师在教学中有提高学生素质的意识。
通过对学校德育的研究认识到:学校德育有着极其重要性;现代学校德育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学校德育教育必须坚持途径多样性,方法灵活性,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政治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中的主阵地;必须将学校德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德育回归生活。
通过对德育教育的现状调查和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学生、教师、家长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清楚;对比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性,学生、教师、家长的观点分歧较大;学生认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培养的重视不够;教师和家长都认为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品德的培养;不同学科教师对学科知识中蕴含的德育教育资源开发情况和坚持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情况较差;学校德育教育中仍存在方法落后、途径单一的问题;学生、教师、家长对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师生之间谈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被师生重视。
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问题的研究认识到:相对于人的主体性发挥的三种状况对应有三种不同的教育状态;教师权威发挥及其由外在权威向内在权威转换有重要意义;教育教学中必须平衡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
通过调查和分析笔者的结论是:农村学校教师权威性主要产生于外在因素而学生更希望其产生于内部因素;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权威性的表现程度基本适度;师生均认为教师的权威性的发挥对教育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师生均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和关注不够;学生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的关注和尊重不够。
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研究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创新精神和强大创造力的民族;美国十分重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力和创造性教育都具有丰富的内涵;教育应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摇篮;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最重要职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必须揭开其神秘面纱;教育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与智力之间关系有复杂性。
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现状调查和分析笔者的结论是:师生对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清楚;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和开发的潜力的认识不清楚;学生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力度不够;教师应进一步尊重、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
通过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法;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防止认识的两个误区。
通过探究性学习的调查和分析笔者的结论是:学校对探究性学习宣传力度不够,师生对探究性学习内涵的理解程度较差;教师、家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和素质提高的作用认识不清楚;教师和学生对开展探究性学习存在认识误区。
通过对基础教育阶段的体、美、劳教育的研究和调查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学校对体、美、劳课程不能足量开设;学校对学生进行体、美、劳教育的途经单一;体、美、劳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责任心不强;教师、家长、学生对参加体、美、劳教育活动积极性不高;对美育、劳动教育的认识有较大片面性。
通过对教育公平的研究认识到:教育公平具有丰富的内涵;我国教育不公平形成有多种原因;人们对教育公平性的认识存在误区。
通过对教育公平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们不能正确理解教育公平的含义;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公平性;学生、家长对教师不公平对待学生态度十分明朗;在教育教学和学校日常生活中教师基本能够公平对待学生。
通过对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和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认识到: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庞大的体系;必须积极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应逐渐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通过对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和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师生对学生评价体系改革认识比较模糊;师生对发展性评价、过程评价和评价的多元化的内涵的理解需大力加强;在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师生均未摆脱传统评价模式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