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是显性的,受到广泛关注并在毕业升学考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往往是隐性的、不系统的、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的。从理论上讲,目前尚没有形成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体系,从方法上讲,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尚难以达到科学操作的程度。
本文首先从初中教学实际入手,分析了目前思想品德课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方面的现状、问题及成因。目前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关于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评价目前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日常课堂表现的考查,二是日常书面作业的考查,三是以考查知识为主的纸笔测试。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知识的学习和考查已经占据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特性得到了彰显,与此同时,其正常的情感体验与反应被忽视,受期望的态度表现与校正被忽视,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形成和提升被忽视,也就是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过程被忽视。思想品德课是各类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考试的形式是纸笔测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侧重于知识测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支撑现有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而导致现有课程教学评价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学习兴趣,同时也泯灭了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动力。
其次,本文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研究集中在如何实施情感评价、重视具体个人、从学业成绩评价转变到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把评价延伸到学生的成长活动中以及多元智力评价理论和非正式评价理论上。以上各种研究,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往往杂糅到对传统考试评价方式的批判和认知评价之中,未能明确的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当成独立的研究对象去关注。
再次,本文分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内涵和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是教育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是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原则,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另外,本文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基本评价方法进行了考察,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类分析。目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方法包括这样一些基本方法:行为观察法、道德判断法、情景测验法、访谈法、句子完成法、问卷调查法、多元弹性作业法、描述性评语等。本文认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所有评价方法,可以归类为记录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三类。三分法可以理清评价的基本思路。然后提出了改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方法的四点设想,即不以偏概全、不盲目量化、评价结果非功利化、依托于学业等。
最后,本文以对评价方法的归类分析及改进设想为基础,列举了一个具体知识点,提出了本人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操作的一般方案,即四步操作法:知识点细化;针对知识内容的方法设计;表格归纳;合理应用。又从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设定的三大块教学内容中各选取了一个知识点,结合人教版教材进行了应用性考察。其中“成长中的我”部分考察了“珍爱生命”, “我与他人的关系” 部分考察了“心有他人天地宽”,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考察了“感受法律的尊严”。通过以上具有教学实践性质的考察,本文探索着一条对所有认知点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操作体系。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常见的评价方法归纳为记录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三类,并形成了忌以偏概全、不盲目量化、不与利害挂钩、与学业评价相结合的改进设想。本文提出了思想品德课程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一般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