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陕北民歌多声部之键盘和声因素探寻
摘要 实践环节和选择教学对象乐于接受的作品是影响和声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键盘多声部无疑可以使“固体”的和弦连接变成“流动”可听的和声进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歌风格存在着区域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我国民歌风格多元化的特点,不同民族具有不同体系的和声语言,这些随处可见、丰富多彩的民歌多声部也可以成为和声教学的内容。本论文中,借助我国作曲家以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钢琴作品、为陕北民歌编配的钢琴伴奏,结合在和声教学过程中对陕北民歌进行和声配置的体会认识,尝试性的对其进行键盘多声部技术的探索,以此为陕北民歌在多声部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论文从陕北民歌键盘多声部研究概论、键盘多声部编配理论基础、陕北民歌旋律的键盘和声应用性分析、陕北民歌键盘多声部应用与教学尝试四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陕北民歌键盘多声部研究概论。首先,阐述了形成陕北民歌鲜明特色的三个方面:一是受生长地陕北错综复杂的历史及地域性因素影响,陕北民歌在思想内涵上表现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旋律形态空旷高远、自由奔放;二是广泛的题材反映了陕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风格上浓郁芳香的乡土性;三是质朴的曲式结构,鲜明的调式调性特征。其次,通过分析当前关于研究陕北民歌论文以及著作发现,研究者多从其内容、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传承意义等方面展开,而从其调式特性、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多声部因素分析等音乐本体角度做技术层面地分析的研究成果很少,以往的陕北民歌的创作实践单声部旋律较多,若为其提供多声部技术性的支持,陕北民歌的发展与进步必将日新月异。
第二章、陕北民歌键盘多声部编配理论基础。本章回溯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我国音乐界在多声部音乐的创作及教学中探索和声民族化方面的发展历史,归纳总结了前人在调式分析、和弦选择、功能与色彩分析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陕北民歌键盘多声部化尝试的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陕北民歌旋律的键盘和声应用性分析。本章阐述了陕北民歌的旋律特点在多声部化应用方面的表现形式有三个特点:
一是调式调性的双重性、特殊性及调式色彩的多样性。陕北民歌中最多见的是徵调式、商调式和羽调式,五声调式常常表现为“五声音阶的省略形态”,陕北民歌五声性调式中除了具备传统五声调式特点的五声正音调式外,还包括含有变音的五声调式。变音是指清角、变徵、清羽及闰、变宫。各个音在调式音阶中地位,为研究此调式和声配置提供了功能依据。
二是旋律音程中的典型四度与其它特色音程跳进。陕北民歌的旋法中,最具鲜明特点的是主音的下方四度音与上方四度音对调式主音的突出支持,形成了鲜明的四度跳进音程;由于在北方,特别是高原山区的音乐中大跳音程的出现比较突出,因而除了四度、五度、八度音程的跳进外,还有大、小六度和小七度的音程进行。
三是跳进音程之间加入经过音。四度进行时加入经过音,同音平进时加入邻音或辅助音,并与多彩而有规律的节奏相结合,不仅突出了重拍上的四度进行特点,还增添了旋律的婉转性和流畅性。
第四章、陕北民歌键盘和声应用与教学尝试。本章从陕北民歌旋律调式功能及色彩分析、和弦的选择、声部层次设计、声部调性布局、和声功能进行等五个方面,尝试性的分析了陕北民歌键盘多声部因素。
上述分析、研究和探索的最终目标在于为陕北民歌的键盘多声部实践及教学提供可读、可视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