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虚假信息、投资者信念与传媒治理
自中国建立证券市场以来,短短的十几年间发展迅速,但也存在部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证券信息从发布到被广大投资者了解,进而影响投资者信念并最终反映到证券价格上,信息传递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证券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必须保持准确、及时和有效。中国的证券市场与国外成熟市场不同,个人投资者占多数。个人投资者获取信息手段单一,严重依赖于证券传媒。证券传媒在我国并未纳入证券监管体系,监管缺失和利益驱动使得部分不良传媒传递虚假信息来误导投资者。这个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否则会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本文将证券传媒视为证券市场的行为主体之一,分析其在证券市场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证券传媒发送虚假信息的成因,建立了上市公司与传媒合谋的博弈模型。构建声誉模型研究传媒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声誉形成的机理,分析部分不良传媒发送虚假信息对投资者信念的影响。其后再采用实验方法对传媒声誉模型进行了检验,并对理性与行为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心理分析。最后,在前几部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传媒行为进行规范的主要治理原则。
全文分为七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部分。这一部分阐述了文章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理论综述部分。对信念、信息有效性和虚假信息影响等理论,以及传媒相关研究进行了理论述评。
第三部分,对传媒在证券市场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将作用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从理论上分析了各自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进一步对传媒与上市公司合谋的问题建立了博弈模型进行具体分析。
第四部分,分析了传媒的声誉建立过程,建立了基于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的传媒声誉模型。模型分为一次博弈和重复博弈两部分。传媒观察到自然所处的状态,将一个信号传递给投资者。而投资者根据其接收到的信号及传媒的声誉选择行动,并由此决定了双方收益。敌意传媒有可能在重复博弈的前几期采用策略性行为,骗取投资者信任,再选择发布虚假信息欺骗投资者获取更大的利益。最终,在发布一次虚假信息之后,传媒的声誉下降,其所发布信息将失去可信度。
第五部分,根据传媒声誉模型,设计了一个仿真实验。实验分为8期,控制除传媒类型以外的不完全信息。分析发现在现实中,中国投资者并非理性人,行动并不遵行序贯均衡的路径。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发现投资者存在自有先验,其对于证券传媒普遍存在不信任感。
第六部分,根据前面部分的理论研究,提出对传媒的治理原则。将传媒纳入证券监管体系,通过对传媒的治理维护证券信息传递的真实性,最终达到完善证券市场建设的目的。
第七部分,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基本观点和给出了结论,并指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