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方圆百里──清代陕西农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空间特征
与同期其他地区浓墨重彩的多样研究相比,清代陕西地区的研究稍嫌薄弱,对位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状况,学术界研究的并不多,而对其生活空间特征的综合分析尚未有系统阐述.因而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可以补充前人研究不到之处,而且对今天陕西农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空间特征的历史传承性有更多的认识。本文选取关系农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农业生产、市镇贸易、家庭婚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志、档案和家谱等第一手资料,对耕作圈、市场圈、通婚圈进行了分地域、分时段的详细研究。笔者尝试运用典型分析、量化分析与相关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农民生活与乡村社会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农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时空特点及其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 具体言之,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民生产劳动生活及其空间特征。以耕作圈为核心,分析居住模式、耕作方式、土地零细化、土地所有权与生产方式等对耕作圈的影响。并指出地理环境对耕作圈的先决作用,陕西三大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迥异,耕作圈呈现不同的风格。而耕作圈主要由上述四种因素共同制约,农民会在综合考虑后做出理性的选择。由于生产劳动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耕作圈的大小则体现了其生活的基本空间活动范围。 二、农民市镇贸易生活及其空间特征。在这一部分中,笔者以市场圈为中心,以市镇数量和开市频率为重点,分析了清代陕西市镇的兴衰过程,并对三大区域进行了区别分析,指出关中为市镇最繁荣的地区,无论数量与开市频率都高于其他地区,但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与此后的灾荒、战乱使其普遍经历了一个衰落的低谷时期;陕北市镇一直不甚发达,又经历上述灾难,更加一蹶不振,但独具特色的边市贸易繁荣了少数市镇经济;陕南市镇随着秦巴山地的流民开发而呈现臻臻向荣之势。市镇贸易是农民生活的连接与纽带,市场圈的大小体现了农民市镇贸易生活的空间特征。 三、家庭婚姻与社会交往生活及其空间特征。在这部分中,笔者以通婚圈为中心,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如地理环境、社会变动、人口增长、传统习俗等。采用典型分析的方法,指出礼泉卢氏族人通婚圈的变动过程,深入剖析通婚圈与市场圈的关系,指出前者通常大于后者的观点。以姻亲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婚姻与社会交往的空间特征便可以通婚圈的大小盈缩来反应。此外,固守本土的观念在狭小的丧葬范围上也充分的体现出来。 四、相关因素对农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空间特征的影响。在此,笔者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因素来说明。一方面,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商品化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农民更多的进行市镇贸易,其空间活动范围加大。而农民兼业化增大了纯农耕的活动范围,尽管较少现代化因素出现。另一方面,国家与宗族相结合的社会控制,农民安土重迁的心理控制又限制了其生活范围的向外拓展。 五、总结。通过对关系农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清代陕西农民生活的空间特征为:清前期受自然经济影响较深,农民生活的空间范围不超过方圆百里的距离;到清中后叶,随着商品经济的渗入,农民生活空间范围加大,超过方圆百里的情况出现,但是仍然不具有现代性和普遍性,大多数农民的日常生活范围仍局限在方圆百里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