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精神园田的执着守望与探索──论孙犁小说的道德关怀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4-22)舆论摘要67

  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有着独特魅力和持久影响力的作家,其小说创作跨越了现代文学、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三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均有卓异的表现。作为一个一生坚持“为人生”文学的作家,他以属于自己的方式呼应了新文学先驱对“人性”、“人的健康生存”命题的思考与探索。表现了特出的从道德角度对人情、人性的审视与观照。道德关怀是孙犁一生创作的内在理脉,影响并形成了其作品特有的风格和思想意识内涵。   全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道德关怀与孙犁小说的内在关联。第一部分首先将人们长期以来对孙犁小说(主要是抗日时期的小说)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聚讼纷纭的争执放在“五四”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中进行考察,通过对“五四”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历史形成及其对其他创作方法兼容的驳杂不纯的特征的描述,指出孙犁小说的“诗化写实”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兼容,也是继承并发展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表现形态。而孙犁特有的道德关怀,战争环境中高度理想化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这种“诗化写实”的原因。同时,作家的道德关怀,他的强烈的弃恶扬善的审美偏嗜,他的受传统道德影响的女性观,使他的小说在情节的设置上明显出现不合逻辑的“失真”,这些说明,完全从道德关怀的视角,尤其是从善的视角出发,在造成情节的单纯明快,诗意抒情的氛围的同时,是不利于小说对现实描写的深入的。不过,从作家一生的创作来看,其社会良知、对人之生存的道德状况始终如一的关注,使他的作品在探索如何构建理想道德,摆脱现实的羁绊走上人性与人格的自由完善之路的过程中,将对现实的描写引向深入。因而,道德关怀是影响孙犁小说现实主义品格的重要因由。   第二部分探讨了道德关怀与孙犁小说人性探索的内在关联。“文学是人学”,“人”的失落其实就意味着文学的失落。孙犁是一个从创作之初就坚持人性、人道主义的立场,直到最后一刻仍未放弃这样的信念的作家。对人的生存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扬弃,是孙犁“为人生”文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他的人性的内涵,主要是着力于从道德伦理的层面来界定的,是对人性的“道德化”诉求。孙犁一生的小说创作走过的是一条艰难的人性探索历程。早年的讴歌美善人性的抗日小说,是在道德理想的和谐共融的理想境界中,完成了他对勤劳、勇敢、善良和献身精神等“美善”人性的书写。自然人性向社会正义让度,个性主义、人道主义与传统道德理想的完美结合。中期(四十年代末至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则是在对革命主流话语与人道思想的背离与犹疑中,进行着他对人的自然人性中爱欲与物欲的艰难伸说。晚年的“芸斋小说”,在他人道情怀的观照下,在更为深刻的人生洞见和更为清醒的理论自觉的前提下,将视点落脚于人的道德化生存,将他对人生、人性的思考进一步引向深层。这里既有他忧愤深广的对道德堕落的文革中邪恶人性的揭露与批判,也有他悲悯关爱的对复杂人性的揭示与同情,亦有他对人的自由心性在道德理想本身的冲突中无所适从的瞩望与沉凝。他所希求的是发扬人性之中的美好,荡涤人性之中的丑恶,构建理想道德与人生的和谐。   第三部分探讨了孙犁的道德关怀与他的小说的悲剧意识的内在关联。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启蒙思想中的个性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以一种特殊的形态整合,共同建构了孙犁的人格与价值系统,表现在其小说的悲剧意识中,一方面是暗合了鲁迅等新文学先驱在“人的发现”的过程中对悲剧意识的开掘,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传统诗学中悲剧精神的伦理批判本质的继承。尤其是晚年对传统思想的回归,使其小说在呈现出富有抗争精神的同时也显示出一种寻求和谐的优美特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