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姜白石诗词比较
姜夔终身未仕,作为一介布衣,却以诗、词、书、乐上的极高造诣及清高人品而闻名于生前身后。历来对姜词的研究颇中肯綮,自南宋张炎至近人夏承焘等先生,都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但相较之下,对其诗的研究却很少,对其诗、词进行比较研究的则几乎没有。然而他诗词俱佳,且诗词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着实值得做一比较研究。因此笔者欲以对姜夔诗词内容及艺术风格异同点的比较及原因分析,聊作引玉之砖,以期促成学界对姜夔诗词更全面的研究。 北宋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词作沿五代以来摹写风景艳情之习,“别是一家”。靖康之难使汴京沦陷,山河破碎,二帝掳北,南渡诗人身处国破家亡、流离颠沛中,因而于诗中屡写国变,词中也难免染上了时代色彩。词人们无复剪红刻翠,含宫咀商,而多抒发家国之慨、身世之感。辛弃疾、陈亮等人的“豪杰之词”应运而生。至姜夔,由于国力衰微偏安既久,人们对靖康之难已渐显淡漠,更由于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等原因,姜词一方面固守“缘情”传统,一方面又融“志”入词。所以笔者以为他的诗词在题材取向上有很多相同点。主要表现在:1.都有忧国之嗟。2.都有羁旅之愁。3.都有不遇之叹。4.都有酬赠之辞。然而词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诗有着明确的分工。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从晚唐到北宋的文人词,基本上走的是这条路子。这种风尚在姜夔诗词中亦很明显,即便由于时代原因而引志入词,姜夔仍力求词的当行本色,因而其诗词在主题取向上还是有所不同的。主要表现在:1.词多写恋情。2.忧民忧贫之情只见于其诗。3.词中多咏物之作。4.诗中多亲情酬赠之作。 诗词虽有分工,但毕竟词源于诗,因而内容之外,艺术风格方面难免有诸多异同。这种趋同在姜夔诗词中主要体现为创新性和清冷之趣。而不同点则在于:诗多浅切率真,词多含蓄寄托;诗多即景抒情,词多寄情于物;诗情丰富,词情哀婉;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趋俗,词典雅。 综观姜夔诗词,无论内容或艺术风格,都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笔者以为诗词相同之原因为:1.文学自身的特征。2.整会融合的思想。3.诗词同源的因素。诗词不同之原因主要是文体分工的观念。 综上所述,自石诗词有着诸多的异同。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这种异同更多是其诗词革新的结果。是在固守本色之时,以清高耿介为气骨,越位思考、融会创新。其诗在保持当行本色之时,整会融合词法及江西、晚唐兼时人杨万里等人的诗风,使槎枒干枯的江西末流诗风向清新纤美、率直通俗的江湖诗风转变,且运思精密,风格高秀,深情绵邈,独饶风韵。其词引入诗法,使柔媚绮艳的婉约词风朝着清刚典雅的方向发展,使南宋婉约词派能自具面目,别立骚雅一派。因此,笔者以为,姜夔诗词作品都有开宋末风气之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