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论道德的实践性和主体性特征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5-06)舆论摘要53

现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际疏离、精神匮乏及全球性问题的突现,使得道德问题成为最具时代感的话题。人们试图通过道德来谋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然而西方理论界的道德学说因其脱离客观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而大多陷入唯心论困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以及理论界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问题讨论的深入,对道德本身的研究也就成为目前的一个理论热点。诸多学者在道德研究中虽取得不少进展,但深入的研究尚嫌不足。尤其在道德属性问题的研究上,不仅大多强调的是道德的外在规范性,对道德的实践性和主体性往往重视不够,而且还存在着把道德实践理解为个人心性活动,把道德主体性理解为个人主观性的理论偏差。因此,研究道德的实践性和主体性特征,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探索,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助于当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本文认为,道德的实践性和主体性也是道德的本质特征,这是道德作为特殊社会规范和人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特有方式的题中应有之意,而且正是道德的实践性和主体性特征使得道德的本质、价值及功能得到昭明和实现。本文分四部分内容来阐释这一点。 道德观的哲学、论理学史考察。西方基督教神学家认为道德是上帝意志的产物,强调道德的神性色彩;除神学家之外,大多数唯心主义者认为道德是精神的产物,强调道德的抽象主体性;旧唯物主义者认为道德是客观的物质的派生物,强调道德的外在物质约束性;现代西方思想家或者认为道德就是自由选择,或者认为道德就是一种行为选择的工具,强调道德的主观性和工具性。这些观点的共同理论缺陷在于它们是脱离社会物质生产条件及现实的社会关系来谈论道德的,因此并未能揭示道德的真正本质。前苏联东欧国家及我国理论界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来讨论道德,虽然取得了不少积极的研究成果,但是更多地强调了道德的社会规范性,而忽视了道德的实践性和主体性。本文认为,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深入的研究道德的实践性和主体性特征,才能正确的认识道德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 道德实践性特征。道德的实践性特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生产实践决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为了维系生产秩序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道德的产生;同时道德作为一种思想关系是随着它所反映的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二是道德实践决定道德的确立与价值。道德之称其为道德,在于它不仅只能在道德实践基础上形成和确立,而且只能在道德实践中体现,并通过道德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本质、价值与功能,从而获得现实性的品格。 道德的主体性特征。道德的主体性特征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道德主体性的人文价值含义。所谓道德主体性就是道德主体在其价值存在和道德行为、意识、关系和理想追求等方面所显示的价值性、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和超越性。二是道德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作用。一切道德活动都是以道德主体性为内在根据并凭借道德主体性来实现的。 研究道德实践性和主体性特征的意义。研究道德的实践性和主体性特征,在理论上,可丰富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研究,同时也有力的反对了把道德纯粹作为社会规范,或者纯粹作为个人自由选择的理论错误。在实践上,也将对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四有”新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德的实践性和主体性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的前沿热点问题。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师长批评指正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