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突厥丧葬风俗考论

免费论文2年前 (2022-05-10)舆论摘要106

突厥民族以其势力之强,兴盛之久以及所造成影响之深广,在我国乃至亚洲古代民族发展史上居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从研究领域上讲,每个民族的文化风俗是其整个民族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就目前学术状况来看,突厥民族的文化风俗仍是一块等待开发的处女地。因此可以说,对突厥民族文化风俗的大力发掘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是在此促动下,笔者选择突厥丧葬风俗为课题,着意做一番尽可能全面而又透彻的考证和论述。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共三章七节,从突厥丧葬风俗的内容,内涵和流变影响等几个方面来分别论述。 第一部分,笔者从丧葬仪式和墓葬制度为框架集中考述了突厥丧葬风俗的基本内容。在这里,笔者注意了以下问题:一是叙述尽量完整全面。由于以前学术界对突厥丧葬风俗多是零星地涉及,少有专门的论文,致使这一文化载体至今尚存大量未得发掘的内容。例如,火化中的"置尸马上",埋葬后的"葬后宴",墓地设施的种种形式和相互联系等等。为此笔者在课题探讨过程中广收各种史料,不但吃透各种正史要籍,而且备览方志,笔记,杂纂等等,此外绝对重视考古资料,将极其零星的有关内容点点勾沉出来,尽可能反映突厥丧葬风俗的全貌。二是要点力求系统有序,突厥丧葬文化在内容上相当丰富和复杂,没有一个系统有序的反映就不能使我们产生清晰的印象。因此在叙述过程中,笔者找清丧葬文化的内部结构,严格遵循突厥丧葬内部结构的逻辑线索而行文。 第二部分,是对突厥丧葬风俗所蕴内涵的探讨。笔者认为,对于风俗史的研究,重要的不是叙述其表象而在于看透表象背后的丰富内涵。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这些风俗产生的根由,才能理清不同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线索。这种实质性认识是发现和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必要前提。突厥丧葬风俗的背后,与其他民族一样也富蕴着多个层次的复杂内涵,很有必要深入挖掘。然而在目前学术界,这项工作是做得很不够的。为有一个较大的突破,笔者做了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学习和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手段,打破研究方法上的局限。风俗史是一块较为特殊的史学领域,它一方面属于历史现象,另一方面更可归为文化现象;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但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而且还与宗教和社会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民俗学中原理性的东西,并有必要吸取社会学和宗教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对突 丧葬风俗内涵层层剔透,力求深刻细致。为此,笔者先从生存环境入手,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下的突厥丧葬风俗之浅层次含义。继而深入到突厥 人长期信奉的萨满教,探讨突 丧葬风俗中浓重浸染的宗教色彩。最后溯原到人类原始思维方式,点点剖析其深烙于突 丧葬风俗最底层的隐隐痕迹。三个层次大致构出突厥丧葬风俗的内部结构。 第三部分,归结到最终目的,笔者以前两部分为基础,从时间的角度理顺突 丧葬风俗的发展线索,上溯其渊源,中辨其变化,下探其影响,力图找清突厥丧葬风俗在中华民族乃至亚洲民族文化发展长河中的前后脉络。 说明几点问题:一是关于突厥概念的定义。由于突厥史上研究分的混乱状态,学术界对突厥一词的定义上纷纭不一。本文所探讨的突厥丧葬风俗仅限于以阿史那氏和阿史德氏为核心,兴起于公元六世纪中期并于八世纪中期分化瓦解的突厥部落群体,而此外包括回纥,哥逻禄等在内的大量突厥异性都不在其内。二是由于条件限制笔者直接采用了考古资料中的图幅和照片,主要来自王博,祁小山《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等书和黄文弼《新疆考古的发现--伊犁的调查》(《考古》1960年第2期),李征《阿勒泰地区石人墓调查简报》,李遇春《博尔塔拉自治州石人墓调查简记》(《文物》1962年7 8月合期),孙机《论近年内蒙古出土的突 式金银器》(《文物》1993年第8期)等文。三是从硕士毕业论文本身考虑,笔者将原文进行了大幅度的删简和压缩,因此仅能反映课题的基本框架。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