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研究
社会方面来说,魏晋南北朝战乱频魏晋南北朝小说是我国小说发展的早期,其中志怪
小说内容怪异,情节离奇,视角广泛,在当时就形成创作高潮,后世也不乏继和之作。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内容和魏晋南北朝社会息息相关。举凡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在志怪小说的内容上留下了印迹。
仍,灾祸不断,人民流离失所,朝不保夕。作为对残酷现实的心理补偿,古已有之的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之说在这样的土壤下迅速滋长,大量出现在了志怪小说中。这类小说以《列仙传》、《神仙传》为代表。其次则幻想在乱世中能拥有一个安定富足的所在,人们在其中耕作劳息,安居乐业。这类小说以《桃花源记》为代表。还有一些人则认为现实灾祸都曾经通过梦、占卜、谶言等有所预示。这类小说以《后汉黄门郎萧士义》为代表。
从文化方面来说,当时的各个文化思潮都对志怪小说的内容有所影响。首先说人物品评之风。当时的人物品评之风在全社会形成了共同的理想人格风范:雍容大度、临危不惧。因此这一时期出现鬼、怪的小说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突出人面对鬼怪时的雍容气度,以《阮德如》为例。其次说清谈之风。魏晋南北朝人们尚清谈,余波所及,鬼怪妖魅皆善言谈。他们幻化为人形,混迹人间,和当世名士进行辩论,如《董仲舒》。最后说宗教纷争。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佛教也在此时传入,加之原有的占卜、巫术,形成一个复杂纷乱的宗教场。为了争取民众,各个教派之间互相利用以至诋毁谩骂无所不用。这类小说以《西晋愍帝》为代表。
如果按题材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仙、鬼、妖、魅。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异物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构想,如入门途径、生活习性、阶层构成等,因篇幅所限,仅就其最显著的特征加以探讨,分别为仙的苛刻,如《崔文子》;鬼的类人,如《糜竺》;妖的中性,如《吴县费升》和魅的机械,如《魏郡张奋》。
小说是闾里小智者之所及,是民间产物,和民间的伦理风俗、生活认识、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因此,透过志怪小说表面的杂乱纷纭,可以见出魏晋南北朝人们生活心理的方方面面。魏晋南北朝人们用小说编织了一个怪异复杂的世界,得道成仙者比比皆是,然而人们对其虚幻性十分清楚,因此志怪小说中有一部分对灵异的怀疑与矫枉之作,例如《天门郡》。志怪小说中异物似乎和人们同处杂居,但实际上人们对异物是十分排斥的,不管是低级的鬼、妖、魅,还是级别颇高的仙,人们都不愿和他们有过多的交接,例如《晋安郡》。所要注意的是,小说因为是小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原则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杳无踪迹;“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豪情也同样无迹可寻。小说中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不加掩饰的功利、世俗的人生期望。如《陈留周氏婢》以上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内容的特点,使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面貌独特,风格迥异,颇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