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二元经济中我国的城市就业问题研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特征,农业就业劳动力人口在全国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农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而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在全国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大低于二、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中国就业结构和产出结构的严重非均衡状态,导致了农村劳动生产率与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也造成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引发起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改变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资源从需求和产量难以增加的农业部门,重新配置到需求量和产出量有较大增长空间的二、三产业之中,调整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总量增长,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我国经济走向一元化。可是,我国目前的城市就业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国有企业改革中被迫下岗失业的职工、大学扩招以来每年新增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城市中其他无学历的待就业人员,他们都需要在城市需求就业机会。城市就业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压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加入了城市的就业队伍中,城市就业问题矛盾突出,压力加大。这就造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道难题。本文将分析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城市中的二、三产业怎么样才能容纳下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并且怎么样能够协调好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待就业人口之间的就业机会。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指出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有关就业理论在二元经济国家使用的局限性,而发展经济学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二元经济结构有指导意义。
第二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阐述了农业劳动力人均收入小于人均国民收入的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并估算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得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力的转移势在必行。
第三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的影响。阐述了我国当前城市就业的压力,城市中的待就业人群的特征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给城市居民就业造成的影响,并且对当前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第四章改善我国二元经济中城市就业的政策建议。阐述了我国的政策对就业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解决我国城市就业问题必须增加二三产业的产出量。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一些有助于解决城市就业压力的政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