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试论中国山水画的“远”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3-25)舆论摘要58


正文:中国山水画的“远”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远”根源于老庄的道家思想。“远”就是“玄”,是对老庄的“道”的终极性和不可知性的一种描述。“远”的境界是无形与有形统一的境界。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就有“山川咫尺万里”、“咫尺间山水寥廓”、“工画山水……平远极目”,更有郭熙所提的“三远”及韩拙的“三远”等等,这都是论空间之远;还有些画论从具体的表现方法上论“远”,如 “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等等,这是受山水画追求精神境界之“远”的影响。
论文从中国山水画追求“远”的原因、中国山水画“远”的发展、山水画创作中对“远”的体验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经久不衰的原因以及如何使山水画这一民族绘画源远流长。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远”对于山水画的理论研究和绘画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中国山水画求“远”根源于老庄道家思想。老子、庄子道家学说核心思想是“道”。“道”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是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的本源,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老庄道家思想在魏晋玄学时期倍受推崇,谈玄论道成为一种风尚。在玄学清谈的影响下,“远”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应运而生,“远”被认为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和理想的精神境界,从《世说新语》许多论“远”的词汇也可以看出。魏晋士人追求精神境界之“远”,即是追求精神超脱,自然山水之形表现的美易于通向无限之美,因而士人开始到自然山水中去,使精神境界得以超脱,这促使了山水画的兴起。山水画从兴起之时,其目的就是为了抒写绘画者的性灵。从早期山水画论,如宗炳的《画山水序》,可以看出山水画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就是“畅神”即是精神愉悦,就是一种“远”的精神境界。另外王微《叙画》的“本乎形者融灵”就是追求山水能与人精神相通的神韵,即是一种使人精神虚静超脱的“玄远”之境。山水画兴起的早期,人们只是在精神上能追求这种精神境界之“远”,但绘画技法上还不够成熟。山水画在以后的发展中,也开始朝着技法与精神相一致的方向发展。历经隋唐五代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落实到了水墨山水,这种水墨色是一种与“玄远”之境相匹配的颜色,玄色即带赤之黑色或深青色,因此水墨山水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并经久不衰。宋代作为山水画的高峰期,画家从技法和理论结合的角度使山水画的“远”得到了发展。元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也使得山水画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推动了文人山水画的发展,尤其是倪瓒的山水画达到一种“远”的极致。
本文第三部分提出作为一名山水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对 “远”的体验,概括两点就是:“远游”、“远志”。总之,希望山水画追求“远”的宗旨能继续在山水画的发展中发扬光大,使独具民族特色的山水画能够继续发展创新。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