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安康方言体貌系统的比较研究
摘 要
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与湖北省竹山、竹溪、郧县、郧西连接,南与四川省万源及重庆城口、巫溪接壤,西与汉中市佛坪、洋县、西乡为邻,北与省会西安市的周至、户县、长安和商洛市镇安毗连。总面积23529平方公里,总人口295万人。
由于安康地处川陕鄂渝的交汇之地,加上明清时期,陕南曾是以湖广、闽粤为主体的全国性大移民的焦点,各地方言在这里碰撞、渗透、融合,使得陕南方言极为复杂。安康由此成为研究语言接触问题的一个重要基地。属北方方言系统的安康方言,可分为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三个不同系统。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安康方言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未出现对安康方言的体貌系统进行研究的文章。
本文着重对安康境内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的体貌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比较。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安康方言的体貌系统作一全面客观的描写,然后再通过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将安康三种方言的体貌结构进行共时的比较,同时还将他们与普通话的体貌结构特点进行比较,以观察其间的异同。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安康的地理历史,安康方言的归属、内部分区和语音差异,安康方言的研究概况,“体貌”的相关概念,以及本文的体例等。
第二部分对安康方言的“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和分析。指出安康方言的“体”可分为八类:完成体、进行体、持续体、经历体、起始体、将然体、已然体、先行体。
第三部分对安康方言的“貌”进行了综合描写分析。指出“貌”可分为三类:短时貌、尝试貌、反复貌。
在这两部分里分别对每一种体貌所代表的意义、所具有的体貌标记和表达句式进行了描写、分析并举例说明。对方言点之间表达同类语义内容的各种不同形式,将它们之间的语法和表达功能的异同进行比较。同时通过比较揭示有些体貌标记的演变的过程。
第四部分通过列表对三地方言的体貌表达格式进行综合对比,总结出安康方言体貌系统的整体特征,并从总体上对安康方言里体貌标记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说明。
第五部分是结语,结合前文对安康境内三地方言的体貌系统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后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三地方言间各具特色的语言事实可谓又一次从语法的角度印证了邢向东、郭沈青、周政等学者近几年提出的关于安康方言“三分法”的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