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小学语文快乐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快乐教学研究
摘 要
从1995年起,陕西省在全省小学大力推广快乐教学,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探索,感受学习的乐趣。目前,"快乐教学"的思想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共识,只有变"苦"学为"乐"学,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使求知成为快乐的活动,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文旨在从教育思想史的角度梳理快乐教学的观点,概括快乐教学的特征、意义,重点研究快乐教育的实施原则、基本模式和方法策略,试图建构适合于学生认知并发展的快乐教学途径和方法策略,去概括一套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探索和师生快乐教学的教学法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独立意识的发展、课业负担的差异等因素影响,学生中出现明显分化,部分学生开始“厌学”。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模糊,对学习本身及学科内容也无兴趣。但是当前的理论研究总觉得不够深入,只局限于对某一种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使语文教学内容离散,且对快乐教学的特征及实施原则都缺乏研究,研究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使笔者认识到研究小学语文快乐教学的价值,采取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力求建构比较系统的快乐教学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一、快乐教学概述。快乐教学不是一种教学观念,也不是某种教学方法,它是基于正确教学思想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思想(或称为教学法方法体系),具有整体性、创造性和艺术性等基本特征。实施快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巧妙掌握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由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快乐教学的历史沿革。笔者从中外教育史入手研究快乐教育的萌芽、发轫、发展和建立,试图在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教育思想中,理清快乐教学的发展线索与特征。
三、快乐教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主体论、实践与认识论、全面发展学说都为快乐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动机诱导理论和情感诱激理论使之有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与此同时性善论、本能论和潜力论从人性论的角度充分证实了快乐教学的可行性。
四、快乐教学的理论框架。快乐教学是一种教学法思想,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方法体系。笔者通过实验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总结出实践过程中须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和须掌握的八种基本途径,并概括出快乐教学的实施基本模式。
五、快乐教学的实施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教无定法,却有法可依。笔者通过比较分析研究,结合当前快乐教学实施中的误区,旨在探寻并提供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体系,以期改善教学中的现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