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实践研究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3-30)舆论摘要59


摘要 什么样的地理教学属于高效能、低消耗的教学?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笔者2005年春季重返大学校园继续深造,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理论知识,尝试以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为指导,实施地理学科的优化教学,以期达到在现有条件下,用尽量少的消耗取得高效率的教学。经过一年多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找到了用尽量少的消耗实现高产、优质、低耗性地理教学的实施途径。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就国内外最优化理论的实践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充分论证实施高中地理最优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制定研究的技术路线,实施课题研究,旨在探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对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影响。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以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为支撑,总结得到实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实施方案。教学效果测评证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施,节约了师生的时间消耗和精力消耗,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实践应用的补充。
通过对高中地理最优化教学理论的实践研究,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及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是实践最优化教学的核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选择适合于学生接受能力、具有课型特点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评价者,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双边活动,能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得到活泼、健康的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
4.教学实践中,任何一种理论的运用都应从教学需要出发,慎重选择,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形成具有自我风格和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