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缺陷及改善对策研究
人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的社会性,这就决定了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集体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世纪之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进,新课改把教学的基础定位于交往,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活动,强调合作学习,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品质。然而由于中学生处在心理尚未成熟的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成为交往的障碍。本文针对中学生人际交往中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
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思想政治课与教育心理学共同作为思想和心理沟通艺术的课程为切入点,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以当代中学生为主体,对人际交往问题进行探讨,其主要内容有:从关于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有效性研究的现实背景出发,论证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作为自己研究此问题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自我认知偏差及他人认知偏差进行深入的心理分析,并提出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的有效策略,以便提升中学生的精神状态,强化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意识;设计青少年改进同伴关系的集体训练活动,提高同伴交往的技巧,进一步正视自己、善待他人,形成健康的人格,为未来走向社会理顺复杂的人际关系积累经验,使有效性得以强化;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当代中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必然要进行跨文化的国际交往,强化学生在国际交往中对多元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平等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社会的各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