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3-31)舆论摘要69


大学是大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历程中承上启下的转折期,大学生面临着校园生活适应、专业学习、人际关系适应、情绪情感困扰、职业选择等一系列艰难的心理发展课题,这也是目前困扰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发展性问题的有效解决,既直接影响他们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又对他们成年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构建和创新大学生学校支持体系,加强学校适应的理论研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结合有关文献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以及三者间的关系,提出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建议。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以西安市三所高校共89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SPSS11.5和Amos4.0统计软件,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和社会支持的状况及学校适应、社会支持、人格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构建了变量间的关系结构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1)大学生学校适应总体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较为均衡,适应较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不同维度(内容)存在着年级、专业、性别、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2)大学生人格特征在性别、专业、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仅在宜人性因子上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在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3)大学生学校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除满意度与客观支持无显著性相关外);与人格之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等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情绪性呈显著负相关; 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人格维度之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情绪性呈显著负相关。
(4)人格、社会支持及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学校适应有预测作用。
(5)人格和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社会支持有预测作用。
(6)大学生学校适应、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模型分析显示:人格影响社会支持并作用于大学生学校适应,人格又直接作用于大学生学校适应。此模型验证了本研究假设。
(7)建议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个体四者结合,积极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
本研究的主要特点与创新之处是研究从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考察了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总体水平和人际适应等七个不同维度的适应状况与差异、考察了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和客观支持等三个不同维度的支持差异;考察了学校适应与人格、社会支持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与既往研究不同之处,一是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情绪适应、满意度等方面存在年级差异,且差异显著,此结果获得统计学支持。二是大学生人格因素、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之间的模型与国内学者的研究不一致。这是建立在本土基础上的研究,样本及研究方法均有不同,结论亦有差异。本研究从理论研究上克服了以往学校适应与社会支持研究中过多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和特别阶段,过多关注适应问题研究所存在的片面性、局部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准确地分析了人格因素和社会支持中各种维度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作用,矫正了在实际工作中对大学生学校适应和社会支持认识的偏差,提高并加深了对大学生学校适应和社会支持状况的认识。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而言,本研究为构建新的学校支持体系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心理科学依据,有助于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