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当归多糖的结构分析及其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4-01)舆论摘要59


摘要:近年来,由于新药物资源的寻找与开发,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中药多糖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中医动物模型己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的动物模型的复制对于探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中药多糖研究及其应用出发,对中药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方法、活性研究以及临床应用和中药动物模型的发展及其应用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在前人已建立的中药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选取当归多糖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NIDDM)进行治疗,从当归多糖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来探究当归多糖对NIDDM的作用,从而建立新的中药动物模型。
首先选取中药当归,提取多糖,对其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其结构进行初步研究,为下一步建立糖尿病小鼠实验模型提供药理基础。然后采用中剂量链尿佐菌素(STZ)来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再用当归多糖给与一定时间的药物治疗,以此研究当归多糖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的影响。主要实验观察指标为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变化。实验结果如下:
1、 当归多糖的提取及结构初步研究:本实验采用热水浸提法得到当归总多糖AP0,然后采用CTAB法从AP0中分离出三种不同的亚组分,分别为AP1、AP2和AP3。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含量分别为AP0 为89.1%,AP1为81.5%,AP2为76.3%,AP3为78.6%。通过光谱分析显示,四种多糖具有多糖共同的光谱特性,初步认为AP0、AP1、AP2和AP3为α-D-葡萄吡喃型。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大分子具有高度分枝的化学结构,单个的分子链及其多个侧枝,聚合物链分子间互相缠绕,链间通过糖单元间不同的连接方式衍生出许多大大小小的环状、棒状或者近似于螺旋状的结构。
2、当归多糖衍生化及其结构的初步研究:分别通过溶剂法和氯磺酸-吡啶法获取羧甲基化和硫酸酯化当归多糖。红外光谱鉴定羧甲基化当归AP0在1609cm-1处有-COO-特征吸收峰,在1420 cm-1处有较强的次甲基振动吸收,这两个吸收都表明了羧甲基的存在,发生了羧甲基化。硫酸酯化后的当归多糖除了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外,在823cm-1处C-O-S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254cm-1处有硫酸酯基的特征吸收峰,初步判定当归多糖发生了硫酸基的取代。
3、当归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30只C57 BL/6J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20只,每只腹腔注射1% STZ 50mg/kg,对照组(A组,10只)注射等量的缓冲液,3天后裁尾取血检测血糖浓度。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B组,10只);AP0组,(C组,10只)。正常对照组仍给予基础饲料继续喂养,模型组仅予生理盐水每只0.3mL/d灌胃,当归多糖治疗组给予5%多糖溶液1.0g/kg/d,即每只0.3ml/d灌胃,治疗2周。两周后对小鼠进行眼球取血,对血糖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当归多糖对小鼠血糖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