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我国大学趋同化发展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4-02)舆论摘要57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那就是本应多元化发展的大学却逐步走向趋同,即大学相互之间在动态行为过程中出现了平均化或一致化,与之相伴的是在外现形式上呈现得越来越相似。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我国的大学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对这一问题,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并且做了一些相近的理论探讨,但是将这一问题作为专门论题的却几乎没有。而本文则将这一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议题,力图对其进行一个全面的理论梳理,廓清这个问题来龙去脉以及由之所产生的一些实际弊端,从而为我国大学乃及整个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在引文部分,通过引证提出了所要研究的我国大学趋同化发展问题,并对国内研究这一问题的不足做了归纳,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厘清趋同和大学趋同概念,尔后概括地列举了我国大学趋同的一些表现。第二部分的内容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最主要的创新之处。着力阐述导致我国大学趋同化发展的原因。首先,从组织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入手,把组织理论中有关组织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类型关联理论,创造性地运用到分析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中,细致地从大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类型关联、因果关联和不同机制等方面做了深入剖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其次,基于制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从高等教育制度的角度探讨大学趋同之因。高等教育制度本身造成大学趋同主要是通过学科规训和等级划分方式进行。再次,通过借鉴已有的文化研究的成果,对这一问题又做了尝试性的深化研究。通过总结归纳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与论题相关的特点,指出正是由于传统文化中的“盲从、重共性轻个性、大一统、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相互攀比等特点,造成普遍的社会心理特征,从而深深影响到我国大学的多元化发展,日趋迈向模式单一、内核同质。第三部分在于分析大学趋同化发展所造成的弊端,即趋同使大学丧失引领和批判社会的使命,使国家精神贫困,大学失去国际竞争能力,高等教育领域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和人才供需矛盾激化等。第四部分是解决问题,提出破解趋同弊端的策略在于从思想观念上和实践中要还我国大学以本质意义,并逐步改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弊端,在管理实践中要转变政府调控方式,推行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等等。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