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论杜甫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论杜甫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王美玲
摘要:杜甫作为一位集大成的伟大诗人,其诗歌受到前代很多优秀诗人的文学创作及其人格精神的影响。本文分别从艺术手法与人格精神两方面论述了杜甫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首先论述了屈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成就与地位。就艺术成就而言,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形成了《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之后又一新的文学传统,直接滋养了其后的浪漫主义作家和作品。屈骚中对比兴手法的运用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手法,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开创了写景于物、托物以讽的新艺术手段。这些艺术手法在此后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继承和发展。屈原在《湘夫人》和《悲回风》流露出悲秋的创作情感,开了后世悲秋文学的先河。杜甫对屈原艺术成就方面的继承和创新,首先表现为杜甫对屈原作品的直接点化和运用。杜甫诗中有很多句子是从屈赋里的句子直接演化而来的,是对屈原创作的直接借鉴与学习。其次,杜甫的诗歌创作对屈原创作中的比兴手法有所借鉴,但杜甫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较屈原的创作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也更加成熟。另外,杜甫受到了屈原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他的一些创作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一脉相承。最后,屈原作品中流露出的悲秋意识无疑是杜甫诗歌中悲秋情感的源头。
下篇主要论述了杜甫在人格精神方面对屈原的继承和发展。就人格精神而言,屈原高贵纯洁的人格美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人格典范。杜甫继承了屈原树立的优秀传统并有了进一步发展。首先,两人都有着强烈的生命尊严感和高贵纯洁的人格美。二者对先人和家世都有一种自豪与尊奉的深厚感情,都有着宏毅的精神和阔大的胸襟以及正直善良的美好品质。其次,杜甫是屈原爱国精神的继承者,并进一步发展了屈原的爱国精神。他的忠君爱国思想不像屈原那样源自先天身份的自觉感,而是源于后天的文化和环境熏陶。他的爱国情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期特点也有所不同。再次,屈原和杜甫都有着可贵的重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他们对人民的生存状况热切关注,对民众的疾苦有着发自内心的同情。杜甫继承了屈原的民本思想,但杜甫较之屈原有着更为强烈的民本思想,杜甫以他的一颗仁爱之心,创作出大量反映人民苦难、同情人民生活的诗篇。最后,二者都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狂士”精神,屈原体现的狂,无疑是属于儒家狂的范畴,即主体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屈原之狂还在于他直接赞美和宣扬自己光辉的家世出身、美好品格、才能修养、精神追求。但是,屈原之狂不能完全看作是“志大言大”的儒家之狂。杜甫在狂士精神上对屈原有所继承和发展,杜甫的狂兼具儒道两家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整个盛唐时代相契合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屈原 杜甫 继承 思想 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