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重大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而且可以从多角度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的视角是对贯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始终并决定其发展方向的五大基本关系进行研究。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诸多关系,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关键环节。这些关系把握得越全面,处理得越恰当,就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党的各项事业的成功提供根本的保证。否则,就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在逐步探索基本规律中前进的过程。
本文在内容安排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设五章分别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五大关系,以期对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能够有所助益。具体来说,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绪论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意义做了简要分析,重点阐述本文选题的切入点和研究思路,总结当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
在第一部分中,讨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本质的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并在对中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不断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第二部分阐述的是基本国情与时代特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这种统一关系从宏观的角度看,就表现为基本国情与时代特征的关系。国情具有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特征,时代是不断抛弃落后追求进步的过程,国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发展,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可以看作是个文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交流会通,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提升和新的先进文化的重新构建。第三部分通过论述西方文明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着重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过程的含义,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结合的机制,强调要吸收人类文明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第四部分论述这一过程必须处理好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存在对前人未竟的事业、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经验教训等的继承,没有继承,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也是真正的和更好的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的伟大事业。第五部分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靠力量与领导核心的关系,指出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不可能提出;没有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方向就会出现偏差。同样,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支持和努力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上述五大关系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过程的普遍关系。只是由于党在各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因而在处理这些关系中表现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既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又要全面把握,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