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岷江上游典型退化生态系统鸟类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论文首先对中国鸟类群落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群落结构和种团是研究的两个重要部分。鸟类与植被的环境十分密切,因此研究多关注森林鸟类。鸟类群落结构往往考虑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参数,广泛使用的有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相似性系数,群落结构变化常常考虑季节变化和年变化,。在研究环境因子对鸟类群落的影响时,主要考虑的因子为植被的垂直格局和水平格局、植被演替、生境类型、栖息地结构、海拔、景观破碎、生态交错带等。由于物种间食物、繁殖领域的竞争,常常每一个体都占有一定的生态位,以相同方式利用资源的物种的集合体即构成种团。鸟类种团的划分常常根据筑巢位置、取食行为、食性等指标。 其次,对鸟类应用于环境监测的历史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回顾,在种群、种团、群落三个层次上对鸟类用于环境监测的意义进行了综合评述。 鸟类对环境变化甚至对环境中微小的波动都很敏感,而且鸟类是动物中很容易观察的类群,分布广泛,居住在各种各样的生境中,且多数鸟类的生物生态学习性已经为人们所了解,调查和研究方法也已相当完善,实际工作中费用较低,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鸟类是理想的生物指示物种。 普遍意义上的用鸟类监测环境主要包括:1监测某一种的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冬季)种群;2监测不同种的种群动态;3监测整个鸟类区系的种群动态和群落动态,也就是(1)种群及个体 ;(2)种团 ;(3)群落三个层次。种群和个体作为指示物种主要是在监测环境污染方面。种团和群落监测仍有很大争议。 最后,应用经典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种-多度模型对岷江上游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的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岷江上游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十里乡)、逐渐恢复的生态系统(茂县生态站, 1986年开始人工恢复)和有一定人类干扰的原始森林及次生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上卡卡沟)选择样地,对其鸟类物种多样性在夏秋两季进行了调查,并计算其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有微小差异,但总体一致;综合夏秋两季,茂县生态站夏季的鸟类丰富度、多度和多样性指数值最高,十里乡秋季的鸟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值最低,上卡卡沟秋季的均匀度指数最高;各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较低,表明各群落组成有较大差异;拟合各样地鸟类的物种-多度曲线模型,十里乡的鸟类的物种-多度模型与对数级数分布拟合,茂县鸟类的物种-多度模型与对数级数分布相似,上卡卡沟的鸟类的物种-多度模型与分割线段模型分布拟合,夏秋季的种-多度模型无明显差异,但茂县的鸟类物种-多度模型与几何级数分布拟合,并对鸟类对生态恢复的监测效应进行了探讨,认为物种多度模型是良好的生境变化生物指示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