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交际法教学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的应用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外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目前,英语是各级各类学校包括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程。一些城镇小学已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有些条件好的幼稚园也利用现代化的设备给孩子们教授英文歌曲。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借助于各类媒体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学习英语。然而,尽管人们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和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可结果却不尽人意。为数不少的学习者经过几年、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即使能读懂英文原著,却听不懂也无法用英语和本族语者进行交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进中国的外语教学并引进了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海姆斯(Hymes)的交际能力概念和韩礼德 (Halliday) 对语言功能的描述。交际教学法的引进曾对中国的外语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交际教学法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却遇到了来自文化背景、经济因素以及评估手段等各种各样的阻力。 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和城镇地区相比,仍是国民教育序列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然而,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分析句子结构, 欣赏文学作品,掌握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交际教学法具有很多优势:能有效地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及创建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本篇论文探讨在农村教育背景下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应用交际教学法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根据国外的教学理念,结合中国的国情,作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创建交际课堂的策略: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课堂活力; 二、扩展交际模式,摒弃教师独占课堂的局面;三、上综合课,把听、说、读、写融合起来。在传统的课堂上, 教师占用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来进行知识讲解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很多学生学了几年、甚至十几后的英语后,仍然不会说也听不懂英语。课堂上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和活动空间来让他们在运用中学习外语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组织不同的学习任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开始进行新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汇报天气、出勤、时事等情况,也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句子结构讲一段话,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在公共场合发言的勇气,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纳对话、角色扮演、模仿、识图等活动来让学生参与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进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可以适时组织有关课文内容的讨论。讨论不仅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开阔视野,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组织课堂的具体策略上,教师不能照搬某些教育理论,而要考虑具体的情景,灵活多变地把抽象的理论就用到课堂去。为了验证这些理论构想,作者于2002-2003学年下期在豫西一个山区中学进行了实地研究。来自一年级两个班104 名同学参加了实验。借助于每年两次的全市统一考试对交际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作了对比。 该项研究的结论是: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不仅从理论上讲是有效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从实验的结果看,中上等学生似乎受益更多,但对于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还需要其他的补救措施来帮助他们跟上课堂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