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红楼梦内在架构的剖释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4-19)舆论摘要4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登峰造极之作,它的外显层面的研究已做得十分细致,相比之下关于内隐层面的研究则显得不够。近十几年,一些学者尝试用新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的深层文本旨意及主线结构,但这方面的探索依然单一而有欠深入,因而关于《红楼梦》内在架构的研究显得必要而有意义。本文拟从文化学角度切入,进入文本的内在深层,旨在寻求构成红楼之"梦"的文化架构,以便清晰地展示出这一"梦"境中的内在隐意,而并非否定该部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旨在阐明贯穿《红楼梦》中的梦幻虚无思想,恰恰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具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它的批判要比单纯的揭露更显深刻。 全文五万余字,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则由三章组成。 引言部分概述研究缘起,并对全文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思路作了简单叙述。 第一章对《红楼梦》文本结构的文化阐释是全文的重要基础,分为三节。在第一节提出《好了歌》及其注是全书内在的文化框架,这一框架是奠基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否定及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之上的。它主要体现在文本的叙事结构上,就佛家思想而言,可用第一回中的十六字真言来概括,即"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白色悟空";就道家思想而言,可用老子的事物对立转化规律和循环运动规律来概括,在这一叙事结构的导引下,展示了四大家族由盛至衰、宝玉由缠陷红尘到"悬崖撒手"的全过程。在第二节里,具体阐述《红楼梦》文本结构中的佛家隐意:一、由宝玉情不情--情空的思想渐变过程看《红楼梦》的佛家隐意;二、 《红楼梦》不仅将宝玉的经历设定在佛家因果轮回、色空有无的架构之内,而且从散落于文本中的意象、情节中,均可看出佛家的隐意;三、全文以甄士隐遁入空门作起,最后以他度化香菱收束,扣合了《好了歌》"好"就是"了"的佛家思想。在第三节里,具体阐述了《红楼梦》的道家隐意。一、老子"反者,道之动"等循环论思想的体现。首先,体现在贾府的兴衰上;其次,体现在宝玉由石至玉再由玉回归石的人生历程及归宿上。二、道家"浮生若梦"思想的体现。首先,宝玉的前后两大梦境在主线结构上照应了《好了歌》所蕴含的道家虚无思想;其次,其他人物的梦境也非虚饰之物,它们与道家"浮生若梦"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第二章论述了《好了歌》意蕴在叙事文法中的渗透,分为三节。第一节分析了《红楼梦》中省亲盛况、节日庆典、生日宴会、朋友聚会等喜庆背后所潜藏的阴影与悲音。第二节分析了宝玉及群芳诗词中传达出的悲音与凶兆。第三节分析了《红楼梦》中的楹联、签语及其它意象中所隐藏的悲音与不吉之兆。这些情节与意象充实了小说的内在架构。 第三章论述了《红楼梦》"有情"世界的建构与毁灭,也分为三节。宝玉作为曹雪芹的代言人并未在确认现世价值体系的虚无之后"悬崖撒手",他曾以满腔的热情构建有情的世界,他最终的出世则是由于有情世界的毁灭以及他对有情世界意义真实的怀疑。第一节论述了有情世界的建构。第二节总结了有情世界的特质:一、对知音的诉求;二、对女儿的守护;三、对本真生存状态的向往。第三节论述了有情世界的毁灭。 通过对《红楼梦》内在架构的剖释,我们初步认识到,它是以《好了歌》及其注所隐含的佛道文化精神为主要框架,以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为主要内容,以理想家园--有"情"世界的建构为核心来结构全书的。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