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研究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的认知过程,又是师生间的情感接触和交流过程,师生之间的交往,不论是正式交往还是非正式交往,情感是其交汇点。情感作为师生间的一种纽带,是教育的灵魂。 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是指教师和学生彼此把自己的感情供给对方,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激励和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映,从而达到以培养学生建立一种指向化学科学,稳定的、深刻的、积极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由体验产生震撼心灵的感应,让学生处于“最自主、最喜欢、最幸福、最完善”的时刻;使学生以极度关怀的情感倾注于化学学习之中;使学生能处在自己能力发挥的顶峰,使其觉得此时此刻比其它时刻更聪明、更敏感、更有才智、更强有力、甚至于更优美;使情感成为学生的力量、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从而使教学达到极致。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情感领域是被忽视的部分。与有十分完整体系的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相比,情感领域研究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远远落后。特别是对化学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研究,既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又缺少这一领域的实验研究。 本文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情感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1)系统地探讨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特点、原则和对教师的要求,为化学学科情感交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2)通过对课堂实施情感交流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化学课堂情感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为如何开展课堂隋感交流实践研究提出了新的途径。(3)开创性地把情感交流的实验研究引入课堂,并利用教育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课堂实施情感交流对学生学习效率和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部分和实验研究部分: 理论研究部分探讨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三个特点:教师主导性、交流的多维性和阶段性。五条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教育艺术化原则、发展整体性原则、评价鼓励性原则、全程渗透性原则。分别从心理、环境、评价的角度提出了进行情感交流的三条策略: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和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以及化学教材的特点,确定了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交流的一些具体方法:改变教师的教学风格、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最后还提出了课堂情感交流对教师自身的情感态度、情感能力和情感品质的要求。 实验研究部分是根据理论研究部分提出的原则、策略、方法和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了30周的教学实验,通过课堂行为观察、问卷调查和试题测试,获取了课堂行为表现;前、后测学生的学习兴趣;前、后测学生的情感品质;前、后测学业成绩等一系列数据资料,运用教育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化学学科实施情感交流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基础;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自主感、责任感、成功感和自信心等情感品质,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学生敢于提问,具有创造性思维,评价也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