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吕坤道论思想探析
作为生活于明代中后期的思想家,吕坤(公元1536—1618)的哲学思想 已经被当今的许多学者所涉及,而他哲学思想中的道论部分相对来说讨论的人并 不多,即使有的学者提及到了,但却显得比较简略,因此吕坤的道论思想还有进 一步深入的必要,此篇文章就是在立足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吕坤的道论思 想所做的进一步的探究,以期最大程度地彰显这位先哲的思想精粹。 本文除余论外,共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吕坤的生平及其道论的学术背 景。首先概要介绍其生平,并简要地介绍了吕坤的学术概况,吕坤的学术著作大 都完成于他致仕乡居期间,因此也可以认为,他的道论也是他于亲身经历中体悟 出的思想结晶。其次,这一部分还简要地介绍了吕坤所在时代的学术发展背景, 即作为官方哲学的程朱理学受到来自陆王心学的挑战,而且这两派后学的流弊在 当时已经十分显露。 第二部分明确吕坤的道的具体内涵,重点介绍吕坤的“道脉”说。吕坤的道 不同于理学的形而上之道,而是“日用”之道,在本体意义上,道即是“中”,又 是“一”,也称“中道”,在工夫意义上道又指“中行”、“执中”、“执一”。鉴于 理学内部的“道统”之争以及明中后期以来理学末流所出现的为学弊端,他提出 “中道”的“道脉”说。 第三部分是从本体论角度对吕坤的道的阐释。从本源上说道就是气,因为气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从形之有无上看,吕坤的道又是无形的实有。道不离器, 道在器中,但道又不直接就是气,因为理是气之理,所以说吕坤的道是合理气之 道。最后是从本体高度对道自身特质所做的揭示,道由两方面构成,即自然的方 面和当然的方面,自然的方面是指人的欲望等禀于气质的存在;而道的当然的方 面则指人的知觉灵明,人的道德理性。吕坤强调指出人要充分发挥道的当然的方 面,去战胜道的自然的一面,也就是“以理御气”,从而实现“还本归全之道”。 第四部分,从心性上论述了心、性与道的关系,以及“性道”的实现。吕坤 在人性论上持“一性”观,反对宋儒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 二性观。在对“心”的论述上,吕坤继承了朱子“道心、人心”的说法,以“道 心”为“中”,提出道心即人心的“道心人心统一”说。吕坤发挥孟子尽心、知性、 知天思想,认为“尽心便是致知,知性便是格物。“知性”、“格物”是实现“性 道”的工夫,而格物包括知和行两个方面,知行并进又是格物的工夫。 本文第五部分为余论,着重分析了吕坤以中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 不大的原因。涉及到吕坤的学术的语言风格,吕坤本人学术成长历程以及道的内 容特征等问题。 通过进一步的探讨发现,吕坤所谓的道是即本体即工夫的,从本体上说,道 的内涵主要是指“中道”,同此它不仅仅包含儒家的仁义之道的内容,面且还指万 事万物之“中”;从工夫上说,道又是“执中”,“执一”。总之,吕坤的道具有独 特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