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衍进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4-28)舆论摘要50

新时期二十年,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以男性作为批评主体的传统视角转变为大量的女性批评主体的介入带来的崭新的女性视角,批评中注入了鲜明的女性本体仪式。本文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笔者认为是创作实践前期,批评理论滞后的时期。此时涌起的女性文学创作高潮表现了政治上已获得解放的中国妇女所面对的一些新的特殊问题 ,用传统的适用于男性创作的批评方法不足以思辨女性创作所呈现的独特性,暴露出理论准备不足的窘态,此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戏的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的出现。 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中期,理论界开始了一次关于"女性文学"概念的自发讨论,讨论吸引了一大批女性学者的参与,女性作为批评主体意识到建设自己的理论之重要。讨论中主要有三种观点:(一)女性形象说;(二)女作家说;(三)性别观念说。三种观点虽然都不尽完善,然而通过这场讨论时的批评界对"女性文学"和"女性意识"的思考加深,可以看作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一批学者自觉地将西方女权/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评介到我国,其中重要的译著有三部:玛丽伊格尔顿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张京媛主编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陶丽莫依的《性与文本的政治》。这些译介,对理论准备不足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来说,产生了极大的牵引力,女权/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将性别和社会性别作为基本出发点,彻底动摇了男性中新的文学批评传统,它的"身份"批评,女性文学传统,女性写作等理论均对最近十年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四阶段:80年代后期到整个90年代,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第一次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定位,开始出现自觉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体系及这一体系中的术语从事文学批评实践活动的尝试,并取得多方面的成绩,其中有对中国女性创作传统的重新认识和挖掘,有对女性文学内涵的反思,有对女性文学发展的整体考察以及女性创作主体的研究,有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上对90年代女性文学的崭新关照,有对中够女性文学批评中"双重关注"的批评视角的提倡。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论,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实际,建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批评理论,成为90年代我国女性文学批评者们的重要目标。90年代可以被看作是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发展演进过程中的理论创新。 新时期二十年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走过了一条艰辛之路,重要的收获是提供了文学批评中的女性视角,但还存在理论建构的薄弱,批评中缺少科学和理性等问题,要实现建构自己的女性文学批评体系的目标,尚需付出极大的努力。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