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商周青铜鬲研究
青铜鬲是中国青铜时代主要的炊食器之一,作为礼器承载着先秦礼制的重要内容 在青铜礼器组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自商代早期开始出现,春秋早中期大盛,战国中期以后逐渐衰落,至秦汉时期完全绝迹,基本上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迄今青铜鬲的研究多注重于横向的比较,纵向的研究不足,尚未有专门的论著对其做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本文以青铜鬲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考古发掘资料,收录历代传世器,运用考古类型学、统计学、文化因素分析法等对青铜鬲的定名、功用、型式分类、分期断代、器物组合、地域特征、起源消亡以及与青铜分裆鼎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探讨。
本文分为八个部分,每个部分探讨一个问题,对青铜鬲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绪论,对青铜鬲研究的时空概念的界定、前人的研究综述和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关于青铜鬲的定名和功用。从有铭铜鬲的自名上总结青铜鬲自名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文献和出土资料讨论青铜鬲的礼制功能和社会功用。
第二部分,青铜鬲的类型学分析。主要依据考古出土材料,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青铜鬲进行型式划分,明确器物各个时代的特点,揭示器物发展的规律。
第三部分,青铜鬲的分期与断代。在上一章型式划分的基础之上,将青铜鬲的发展划分为十一期,并对各期的特征进行总结归纳,确定青铜鬲发展脉络。
第四部分,青铜鬲的墓葬组合研究。以科学发掘的,没有经过盗扰的完整墓葬出土的青铜礼器组合为研究材料,以各期段为主线,考察不同阶段青铜鬲的组合关系变化,推断青铜鬲在礼器组合中的地位和三代时期礼制的变化。
第五部分,青铜鬲的分布区域特征。将青铜鬲的分布划分为中原地区、关中地区、山东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巴蜀地区和西北地区六个地区,青铜鬲分布的主要特点,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转移。
第六部分,青铜鬲和分裆鼎的关系研究。通过对两者的起源、流行的时间、形制特点以及墓葬材料的分析,结合以往学者对两者的区分研究,大致上确立了五条标准来综合区分判断两者。
第七部分,青铜鬲的起源和消亡。青铜鬲起源于陶鬲,陶鬲自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期产生直到战国时期一直都是主要的日常生活炊器,许多青铜器的器形均是来源于陶器。青铜鬲的消亡也是青铜时代发展的必然,战国中期以后中国的青铜时代逐渐被铁器时代取代,同时由于铜釜的出现排挤了铜鬲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其消亡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