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与对策
2001 年6 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了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坚定不移的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本轮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课堂教学要从讲授教学向师生对话教学扩展,在学习态度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素养和创造精神;在学习能力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形成自主探究、主动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化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一线的化学教师,我有幸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之一,视课堂为提升生命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舞台,努力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与新课程改革共成长。然而,审视我们的教学过程,与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相对照,不难发现还存在许多问题。虽然许多人对此已有研究,但本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基于存在的现实问题,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结合新课程对化学教学的要求,通过对以往中学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存在弊端的揭示,通过对大量教学案例的阐述与分析,通过对一线教学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和对策,以期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一部分:阐释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意义。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国家富强与个体发展相统一的期盼。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新课程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二部分: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中学化学教学方式的要求。中学化学教学要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质的培养。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中学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中学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II第三部分:揭示了中学化学教学方式的不良表现。由于课程改革与升学机制配套不适应等原因,应试教育依然存在甚至很严重。以解题的技能训练来代替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操作实验;死记硬背,生吞活剥,不动脑筋,依赖心强,题海战术,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第四部分:提出了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转变化学教学方式的方法和对策。(一)学习是一种心理过程和脑力劳动,要尊重心理学规律和脑科学。教学要适应大脑思维逐渐起动的功能,调节大脑各功能区的负荷,供应大脑进攻选择的素材,通过顺应大脑生理功能来改进化学教学。(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好问题”是关键。(三)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实施探究活动,找准实施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四)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选取要适当;活动方式要有讲究;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成果评价要有尺度。(五)化学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注重情感教学;培养化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中学化学的积极性(六)化学教学应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并多渠道涉猎化学知识。课程改革虽然面临一定困难,但我们要满腔热情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