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重竞技运动员自我效能感、认知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
自我效能感、认知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三个重要心理因素,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运动心理训练的体系,为运动员技、战术的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提供帮助,提高训练的效益,最终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及问卷测量法等方法对陕西省重竞技中心的180名重竞技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认知特质焦虑、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结论如下:
1、在总体自我效能感方面,不同性别、年龄、运动等级、参赛水平、文化程度、训练年限的重竞技运动员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在训练效能方面,低训练年限、低运动等级的重竞技运动员显著高于高训练年限、高运动等级的运动员。表明随着重竞技运动员入队的时间增长,或达到一定的等级后,运动员对训练的自信心有所下降。
3、在比赛效能感方面,参赛水平高的重竞技运动员高于参赛水平低的重竞技运动员;文化程度高的重竞技运动员高于文化程度低的重竞技运动员。这表明参加比赛的次数越多和级别越高,则重竞技运动员对比赛的信心越强;高文化程度的重竞技运动员也表现出高的比赛信心。
4、在总体认知特质焦虑水平方面,重竞技运动员运动等级越低,文化程度越低,其焦虑水平越高。
5、青年组重竞技运动员较成年组重竞技运动员受伤焦虑高,表明其更害怕受到伤病的困扰;低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其社会评价焦虑较高,表明其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6、少年组重竞技运动员比成年组运动员、低等级的重竞技运动员比等级的运动员更担心失败。
7、重竞技运动员其运动等级越高,参赛水平越高,比赛准备焦虑越低。这表明经过大赛锻炼的重竞技运动员其赛前的心理准备比较充分。
8、重竞技运动员训练年限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其比赛准备焦虑和失败焦虑就越低。这表明训练年限高的重竞技运动员和文化程度高的运动员其赛前心理准备更充分,对失败也有更好的认识。
9、重竞技运动员主要采取以一种为主,多种应对方式结合的方式。
10、青年组运动员在面临比赛或训练中的困难或问题时,更多地选择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方式和超越应对的应对方式。
11、参赛水平高的运动员更倾向于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和回避应对,运动等级低的重竞技运动员更倾向于选择超越应对。
12、文化程度也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选择,文化程度高的运动员更倾向于采取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
13、运动员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对认知特质焦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重竞技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水平,应对方式主要通过自我效能感对认知特质焦虑产生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