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七千人大会研究
摘 要: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为进一步纠正“大跃进”以来的工作中的错误,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以便迅速扭转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以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和军队的负责干部,共7118人,故称“七千人大会”。这次大会是我党在建国后比较冷静客观的分析中国国情,坦率承认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并勇于作自我批评的一次重要会议。然而,由于主客观的多种复杂原因,这次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会议精神的贯彻也没有坚持到底,最终没有阻挡“文革”浩劫的发生。
这次特殊的大会鲜为人知的经过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的历史功绩?又存在哪些无法弥补的缺憾?对于今人有什么启示?这些正是笔者要致力于研究的。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经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按时间顺序逐一论述七千人大会召开的背景、经过和后续。其中背景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阐述,力求运用具体数字说明真实情况;经过则以日期为顺序,以大会为主线交待细节,使读者对七千人大会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后续还是按时间顺序选择了几次重要的会议,作为七千人大会的继续概括说明。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对于七千人大会的研究相对薄弱,不仅对于会议的影响和局限性研究不足,就是对于会议经过和细节研究也相当缺乏,由于接触资料的限制,很多人对于七千人大会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了解,这使得系统研究七千人大会始末成为一种需要,也为进一步深层次的研究做好了铺垫。
第二章分析了七千人大会的历史功绩。纵观建国后到文革前的历史背景,七千人大会是在“大跃进”造成全党头脑发热、“左”倾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一次冷静的反思,因此统一认清形势、初步分析原因这一条理所应当成为首先涉及的内容;为解决全国经济困难的七千人大会,连同其后落实大会精神的会议一起成功扭转了经济形势,这一条也因为留下的数据而载入史册;最后,浓郁的民主氛围成为七千人大会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标志,也是不能不提的。笔者认为,七千人大会在以上三个部分的历史功绩是除了它特殊的程序和规模外另一个特殊之处,无论是在共和国还是在党的历史上都占据无法替代的地位。
第三章则相对应的分析了七千人大会的历史局限性。由于主客观原因,大会没有彻底纠正党内存在的“左”的倾向,错失了一个大范围纠“左”的机会,不能不说对其后“十年浩劫”负有一定责任;当时觉得没有讲到重点的“民主集中制”问题,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证明了自身的重要意义,但由于理解的偏差以及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以民主而著称的七千人大会在民主问题上留下了遗憾;最后,党内中央领导层在对“三面红旗”、当前经济形势以及产生困难的原因三个问题上出现不同意见,这就使七千人大会在总结经验教训方面的历史作用大打折扣。以上这些历史局限性使得七千人大会存在不容忽视的遗憾。
第四部分是根据七千人大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实际,思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的启示。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决策者要准确掌握国情、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关系等;在党的建设方面,要正确处理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的关系、严把党员干部质量关、发挥党员主人翁精神等。
本文的新意在于:笔者从宏观角度对七千人大会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地归纳、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突出七千人大会对于当今的启示和意义。在对七千人大会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突出现实意义,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七千人大会的资料本身就相当贫乏,而内容则相对庞杂,这就使这一课题研究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由于笔者学力有限,文章的体系结构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些部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对七千人大会的历史功绩及局限性方面挖掘还很不够,恳请各位师长和学界前辈的批评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