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摘要 > 正文内容

论文摘要:回族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对佛教的吸收与批判

免费论文3年前 (2022-04-18)舆论摘要49

回族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吸收和改造了佛教中的"非典型性宗教"因素,其表现在:(一)在宗教建筑文化上,回族伊斯兰教逐渐用"寺"来指称其宗教活动场所"麦斯吉德"(Masjid)。在历史上,有一些清真寺是由佛教寺院改建而成的,并且保留着一些佛教建筑文化特点。(二)在宗教思想和宗教行为上,苏非派思想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在宗教修行过程中使用念珠。而且,回族伊斯兰教的一些门宦的创始人曾在佛教寺院中修行。(三)回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通用汉语。回族穆斯林借用了一些佛教用语,通过改造、引申和表达格式借用等形式,来表达伊斯兰教方面的事物与思想。(四)为了宣扬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和追述民族的来源,回族仿照汉明帝感梦遣使求法的故事,演绎出唐太宗感梦遣使求回的故事。回族伊斯兰教对佛教的吸收,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适应,也是回族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 伊斯兰教与佛教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背景的宗教体系,受伊斯兰教影响至深的回族穆斯林在吸收佛教文化因素的同时,又对其表现出一定的排斥倾向。因此,回族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对佛教表现出排斥--批判的态度。以王岱舆为代表的汉文译著家在阐释伊斯兰教时,对佛教中与伊斯兰教相冲突的地方进行了批判,具体表现在:(一)对佛教本体论的批判。回族学者从信奉真主的一神论出发,批判佛教的缘起说,认为佛教中的"空"、"无"思想否定了真主的存在,否定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真实存在。(二)对佛教人性论的批判。回族学者认为造物主与人之间有主仆之分,但肯定人在宇宙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他们批判佛教中的不杀生观念和行为。伊斯兰教肯定并提倡正常的婚姻关系,回族学者批判佛教徒离家修行的行为。(三)对佛教伦理观的批判。回族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过程中,解决了"二元"忠诚论,并批判佛教逃避了现实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四)回族学者猛烈批判佛教中的偶像崇拜行为。回族学者把《古兰经》中批判偶像崇拜的故事具体化,用来批判佛教的偶像崇拜行为。(五)回族学者批判了佛教中的生死轮回观念,并依据伊斯兰教原则,提出了自己的"三世"思想。回族学者批判佛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宗教之间的比较来阐释和宣传伊斯兰教,并以此来表明伊斯兰教的优越性。回族学者对佛教的批判影响了回族民众的心理。 回族伊斯兰教对佛教的批判,打破了伊斯兰教与儒、释、道等思想长期隔阂的历史,在回族思想史上出现了短暂的"四教"之争。 回族伊斯兰教对佛教文化的吸收表现出一种非主动性,对佛教的批判表现出了一种主动性。回族伊斯兰教吸收和批判佛教,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保持和发展回族文化。无论吸收还是批判,在思想层面上都是和平的,并不成为回族穆斯林与佛教信众在经济、文化等社会关系上往来的障碍。而且,它们共存与和谐的历史传统和现实,为中国各宗教之间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全球化进程中各宗教间建立和平的相处关系提供了一个启示性范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