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唐代藩镇使府节度掌书记考略
史学界对唐代藩镇文职僚佐及使府辟召制度的研究,始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而最早对此作系统研究的当属严耕望的《唐方镇使府僚佐考》,其后又不断有学者如张国刚、孙继民、戴伟华、石云涛等对此进行研究。但他们多从宏观方面入手,对藩府僚佐中掌书记一职尚未作具体研究。实际上,掌书记在藩府中作用很大。它掌握着藩镇表奏书檄等文书工作,是沟通藩镇与中央的高级文职僚佐,地位仅次于节度副使、行军司马、节度判官等"上佐"。因此研究掌书记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中后期藩镇情况。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掌书记的历史沿革。这部分介绍了掌书记发展演变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此官职由唐初行军大总管府临时军事差遣到文职僚佐的性质变化,其名称也由记室、典书记、管记等固定为掌书记。随着藩镇权力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强,掌书记的地位也日益显得重要。.北宋结束唐末藩镇割据局面后,掌书记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部分:掌书记的人员构成。通过对掌书记入幕前身份的考察,发现掌书记的人员多来自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主要是以下几种:科举出身者、朝官、地方官和知名文士。这与掌书记要求会写奏章文檄且要精于草隶有很大关系。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有个别的例外。 第三部分:掌书记的迁转。掌书记的迁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幕府系统内部的迁转,主要是幕职升迁和幕府兼官迁转;二是由边镇幕府迁出任官,主要是任朝官和地方官。掌书记在幕府系统内多迁转为节度副使、节度判官甚至是节度使,他们的命运通常与其长官官职的升降息息相关。掌书记入朝为官的所任多为监察御使、殿中侍御使、拾遗、补阙等清望近要之职。由掌书记迁出任地方官者,晋升的品秩也很显著。 第四部分:掌书记与唐代进士科举之关系。此部分考察了掌书记多进士出身的原因并将它与唐代科举的大环境联系起来,指出唐代中央官僚制度的腐化与藩镇用人机制的相对灵活导致了中晚唐中央官员乐为外官现象的出现,这是封建社会中央